AI-Stack

【StarFab特報】秒級部署AI運算環境 數位無限「聯盟策略」搶攻國際

前幾期的StarFab特報我們探討了智慧製造的創新應用及趨勢,而近年人工智慧所創造的效能提升、節省成本等優勢也讓AI議題在台灣各產業中漸趨重視,在接下來的幾期特報裡,我們將與AI領域內的優秀新創及企業共同探討AI新脈動!

此期我們邀請第二屆台灣雲谷雲豹育成亞軍、近期甫完成A輪募資的「數位無限」-陳文裕 總經理 來分享AI產業的全球佈局機會與募資經驗談。

陳文裕

數位無限在市場中享有盛名的產品為「AI-Stack」-讓企業、軟體公司及研究機構在進行AI開發及營運時更容易上手的平台型產品。AI-Stack就像是AI應用的骨幹,只要是有需要應用到GPU開發AI的場域,不管是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或其他行業,客戶都能在其之上快速建立AI運算環境去進行AI模型的開發與機器學習訓練,數位無限更鏈結了許多生態夥伴在AI-Stack Ecosystem中共同堆疊出更多的應用場景與AI解決方案(如:AI-OCR高性能物件儲存、瑕疵檢測……等),希望藉此讓大家在巨人的肩膀上去開發AI。

突破人才瓶頸並洞悉產業優勢 策略聯盟迎向國際

「現今台灣產業在人工智慧應用上面臨的挑戰是『人才』的取得。」-數位無限 陳文裕 總經理表示。

AI人才並不是一開始就能輕易在市場上取得的,大多皆需再經由學校長期培養或從相關職場經驗中學習而成,且這樣的人才有極大可能會選擇在原產業或外商服務,因此本土一般企業要取得AI相關技術人才相對來說資源較為有限。但台灣仍具備幾項獨特的優勢:

  1. 軟硬整合強
    AI仰賴軟硬體結合,而台灣在ICT硬體產業向來位於關鍵位置,因此在地的AI公司在進行硬體設置時,相較於歐美國家的AI公司要與台灣硬體公司合作,能降低許多因時差產生的隔閡。 
  1. 行業上的優勢
    如台灣的醫療體系除了相當成熟外更具有詳細的健保資料,讓醫療相關資料是較容易被取得的;台灣許多製造業在全世界皆排名前幾強,且在晶片、半導體相關行業方面,從IC設計到IC製造、產出、封裝一整個產業鏈,也都慢慢往AI方面在移動。

只要能突破「人才取得」的限制,台灣在AI產業上有相當大的優勢,但若要走向國際市場,除了取得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外,「資金」也是一大考驗。陳總經理表示:「新創若能與大企業合作,在有基礎發展的奠基下去做到資金上面的供給,就能取得優勢!近期有些新創企業都有突破這件事並創造出典範,中長期來說是可以看到成績的。」

從上一個產業高峰(ICT、半導體)開始,國際鏈結就是台灣的強項,其中如何讓台灣跳脫代工去創造出軟體的價值,亞洲市場成了一個很大的立足點。對西方人來說開發亞洲市場具有一定的壁壘,因此台灣若能從亞洲出發、跟周邊國家企業合作開發當地母市場,短期內較能找到成功的優勢

有鑑於此,數位無限的全球策略即是以亞洲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作為起點,目標在大陸、日本、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取得高市佔率後,再將市場延伸至其有合作的其他國家,如:若是在馬來西亞能成功落地、就能再拓展到其周邊印尼、中東等文化相似的市場,從亞洲再到歐洲或中東周邊,以「創造聯盟」或「加入別人的聯盟」的方式跟合作夥伴一起把市場連結起來。而西方市場方面,若不能解決大量資金挹注的困境,拿不是很充足的資源去競爭會較為吃虧,因此數位無限目前採以聯盟合作的方式,與美商進行合作,若取得好成效將來也能從合作管道去渲染到歐美市場。

合作大企業前全方位審視 不花冤枉時間

數位無限

如何鏈結大企業並取得商業訂單一直是創業的一大功課,數位無限近年陸續與Nvidia、Dell、HPE、Supermicro等許多海內外大廠合作並擴展更大的市場,在取得策略合作夥伴方面,陳總經理提到要思考的是「大企業為什麼要跟你合作?」

首先是信任的建立,商業網絡脈脈相通,尤其大型企業能參考的團隊更多,一家公司的狀況很容易透過中下游或其他合作廠商被了解;再來要從「對方要什麼」、「我們能提供什麼」、「我們要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三方面去檢視合作的效益,到底我們能不能深入客戶問題的核心、讓他欲解決的問題與我們的產品產生連結,並從中獲得信任、找到痛點、取得訂單,那需要點時間去探索;最後一個重點是,新創團隊需凸顯出與他人的差異。

大企業的銷售週期通常很長,每次合作都須審慎思考策略,如許多企業對新東西的投入成本不會很高,回報可能不如預期,那是否要合作?合作要取得的是毛利、營收還是另外的商機可能?是否有競業條款反而讓你無法再做同領域的拓展?釐清合作目的相對更容易成功,在前期想清楚、後期就不會多花時間。

根據市場需求滾動調整商模 募資思考資金外共創可能

數位無限曾經也經歷過商模的轉換,陳總經理認為:商業模式需根據市場的需求去動態調整,並在其中審視轉換程度與成本的高低。

「B2B (business-to-business) 的公司要成功大部分都需花10年以上的時間,做出滿足客戶的產品是很重要的目標。」B2B的商業模式多樣性不高,因此如何針對市場要的東西快速去供給、讓客層看見並產生黏著度,是很大的課題,「就像大家都知道要做通路,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重點就在於能不能真正的理解並落實操作滾動式的商模。保持著核心思想並堅持對的事情及方向、知道通路並讓通路商賣得動,遇到問題好好解決、一路上慢慢修正調整,才能跟願意相信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走下去。」

而近期數位無限也由零壹科技領投完成A輪募資。

投資

在尋求投資人時許多新創都會面臨:如何吸引投資人?該找VC(Venture Capital) 還是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等問題,「一開始我們想找VC,但在評估後發現在台灣較難找到看得懂這個市場的VC,因此我們改為尋找企業內的戰略投資或策略投資,由CVC領投、再找VC跟投,這讓我們較快達成A輪的目標。」數位無限 陳文裕 總經理表示,CVC除了資金的挹注外,較可以一起把市場做起來且容易產生營收,在業績成長的狀況下更能找到VC

數位無限在這期間也多次因無法找到共同的利益與發展方向的共識,使得募資無法合意進行,但最終仍在持續溝通下找到適合的策略型投資人而達成目標!募資除了資金外更需思考是否能在雙方業務間形成廊道,並在這廊道裡產生雙贏共利的效果

獨特的產品與商模 取得台灣市佔第一地位

AI的基礎建設平台在台灣目前的市場中,並不多見,數位無限在部署AI應用這件事上連接了未來AI的主要心臟-「算力」,數位無限信仰深度學習,因此更重視GPU運作層面,故與NVIDIA有很深的合作,同時更佈局邊緣設備,鏈結台灣優勢將軟硬整合,使AI「摸」得到,這相對來說更能讓亞洲市場接受。

同時數位無限更降低了AI的門檻,讓產品在不訴求資料科學家很強的狀態下也能入門,從計算資源管理到開發環境的建立,盡可能讓客戶都在同一個平台上操作,甚至除產品本身外還能有商業或通路模式可以跟大廠與AI應用商共享連結,這讓很多大廠與新創願意跟其合作。

「曾聽過遊戲橘子 劉柏園 創辦人 的分享:『執行長/創辦人處理的就是人家不能處理的鳥事,這就是他的工作。』對!這很寫實,正常的事讓同仁去處理,鳥事我們來!」陳總經理笑著說,在創業這條路上充斥著印象深刻的鳥事,可能原本以為能一起走、一起看更好風景的夥伴離開了,或遇到產品需要轉換、擴大市場,或資金的缺乏、家人的反對,新創沒有一勞永逸的階段,努力是基底,運氣與態度也相對重要。 

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到近年的新冠疫情,不好的時機雖然對小公司來說會造成一定的衝擊、但也可能是轉機點,數位無限在去年及今年在團隊的努力下產品市占率及客戶成長率相對於過往成長迅速,「要稍微轉換一下模式,去年不能跑海外市場因此我們把焦點轉回台灣,將國內指標性重要的客戶都拿下、奠定在台市佔第一名;今年台灣在五月後因疫情來襲導致無法拜訪客戶,商務拓展遭到衝擊,我們轉向佈局海外通路,聚焦把國內現有pipeline訂單做好,選擇對的通路去進行耕耘,讓客戶跟我們在同一陣線上,並將在台灣的方法複製到國外進行市場擴張,把海外的通路也做起來。」

數位無限未來也將致力於智慧載具領域,希望能開發出控制自駕車、智慧載具、半智慧載具的「大腦」,並透過營運中心去進行維運管理,最後一步步的擴張市場達到全世界市占30%的目標。

AI-Stack

AI的市場很難一家獨大,數位無限希望能建立起AI生態系,讓未來想做AI的、或是已經擁有產品的新創及企業能攜手合作,透過數位無限的通路及市場將更多AI領域做起來並散布得更廣,藉著彼此的長處進行曝光露出,一起取得更多商業訂單。在StarFab的協助下,數位無限也鏈結了許多新創夥伴共同在AI-Stack的生態系統內創造成果,期待更多夥伴的加入共創AI產業新機!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LinkedIn
Scroll to Top